全國試標委無損檢測儀器分技術委員會電磁(渦流)儀器專業工作組標準起草工作會議是我國無損檢測領域推進電磁渦流儀器標準化的重要平臺。根據最新信息,該工作組在 2025 年已取得顯著成果,其核心標準《無損檢測儀器 渦流檢測設備 陣列探頭性能和檢驗》(GB/T 45391-2025)已于 2025 年 3 月 28 日正式發布,并將于 2025 年 10 月 1 日實施。
會議背景與目標
電磁渦流檢測技術在航空航天、能源電力、機械制造等領域廣泛應用于金屬構件表面缺陷檢測,但此前相關標準體系存在不完善之處。此次會議旨在規范陣列渦流探頭的生產制造,提升產品質量,并推動我國標準與國際接軌。會議由全國試標委無損檢測儀器分技術委員會主導,匯聚了愛德森 (廈門) 電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遼寧儀表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南昌航空大學等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專家。
核心成果:標準發布與實施
標準內容:
該標準明確了渦流檢測設備中陣列探頭的性能指標和檢驗方法,涵蓋探頭的基本參數、工作頻率范圍、溫度穩定性等技術要求,并詳細規定了各項性能測試流程,確保探頭在復雜環境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例如,標準要求探頭需通過角度敏感性、缺陷響應速度、覆蓋區域精度等多維度測試,以適應軍工、航空等高精度場景需求。
行業影響:
標準的實施將推動陣列渦流檢測技術在軌道交通、特種設備等領域的規范化應用。例如,在油氣管道檢測中,電磁渦流內檢測技術已通過實際驗證,其檢測數據與開挖結果誤差在 ±0.35mm 以內,證明了技術的有效性。此外,標準的發布有助于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升我國在無損檢測儀器領域的話語權。
后續動態與行業進展
相關標準協同推進:
除上述國家標準外,行業內還在積極制定其他相關規范。例如,2025 年 1 月發布的團體標準《無損檢測 - 金屬材料渦流陣列檢測技術規范》針對金屬材料檢測的具體場景,細化了操作流程和技術參數。同時,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無損檢測分會在 2025 年 1 月召開的會議中,也討論了《無損檢測 大型常壓儲罐機器人在油檢測 第 3 部分 磁渦流檢測》等標準的立項,進一步擴展了電磁渦流技術的應用范圍。
技術創新與應用拓展:
隨著技術進步,電磁渦流檢測設備正朝著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例如,上海科技大學團隊研發的基于三相激勵和高分辨率隧道效應磁阻傳感器(TMR)的陣列探頭,可快速檢出亞毫米級缺陷,并通過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實現缺陷定位和量化。此類技術創新為標準的持續優化提供了支撐。
國際標準對接:
國內標準制定注重與國際接軌。例如,ASTM E571-24《鎳和鎳合金管狀產品的電磁(渦流)檢驗的標準實施規程》在 2024 年更新,為國內相關行業提供了參考。同時,國內標準在電氣特性、環境適應性等方面的要求也逐步向國際規范靠攏,以增強產品的全球市場競爭力。
參與單位與專家貢獻
會議期間,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沈功田研究員、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倪培君研究員等行業權威專家作特邀報告,分享了智能無損檢測技術的發展趨勢。此外,愛德森 (廈門) 電子公司、南昌航空大學等單位的起草團隊在標準制定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其技術積累和實踐經驗為標準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保障。
未來展望
隨著 GB/T 45391-2025 的實施,電磁渦流儀器行業將進入標準化發展新階段。工作組后續可能圍繞以下方向展開工作:
標準細化與修訂:根據實際應用反饋,進一步完善現有標準,例如在復雜環境下的抗干擾性能指標。
新興技術融合: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探索電磁渦流檢測的智能化應用標準。
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我國無損檢測技術標準成為國際認可的規范。
此次會議的成果不僅為行業提供了技術規范,也為我國從無損檢測儀器大國向強國邁進奠定了基礎。通過持續的標準優化和技術創新,電磁渦流檢測技術將在更多關鍵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如果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版權所有 :上海豐赫佳業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豐赫佳業